减变速机行业作为一个专业的领域,一直以来都不曾进入大众的视野。你不知道的是,减变速机被称为机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之一,长期存在较为严重的进口依赖。这几年,“智能制造”为大家耳熟能详,中国量大面广的制造业机器人市场为减变速机带来发展契机。国内减变速机能否突破国际垄断,精密减速机突破点何寻?
行业自律倡议书发布,减变速机中低端市场竞争激烈
说到减变速机,对于普通读者来说,感觉有点遥远。但说到机器人,大家会感觉很熟悉。减变速机与控制器、伺服驱动系统一起,被行业人士称为机器人的三类核心零部件。
据北京工业大学教授石照耀介绍,减变速机作为机械传动的关键部件,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,在中国经历了约30年的发展。从1990年开始,减变速机用于摩托车、机械设备;2001之后,用于汽车、数控设备;2008年之后,则主要用于风电领域。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,但产品多集中于中低端产品。
“行业产能过剩和同质化的恶性竞争加剧,严重影响了行业转型升级及高质量发展的步伐。加强行业自律、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呼声日益强烈。”2018年中国减变速机行业产业发展论坛上,一份行业自律倡议书发布。倡议书的背后,是中低端减变速机行业竞争加剧,企业寻求向高端产品过渡。
“中低端工业减变速机的门槛并不算高。很多小型企业,购买配件,进行组装,就可以生产,导致市场同质化严重。企业通过价格战获得市场,行业进入恶性循环。”江苏国茂减速机公司总经理徐彬介绍。“我们也在产业升级,通过生产工艺、质量把控体系等供应链的提升,实现从中低端到高端的转变。”
国内机器人市场快速增长,“精密减速机”迎来发展契机
石照耀介绍,如今机器人、智能器具、IT设备、数控机床及自动线领域的发展,为精密减速机的大规模应用带来了市场。
以机器人为例,2012年-2017年,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高速增长。其中,2013年、2014年、2017年的增速更是超过50%。2013年,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约37000台,首次成为全球较大市场。2017年销量近14万台。同时,服务机器人也在养老助残、医疗、公共服务、教育领域,进入快速产业化阶段。越高端的机器人,越需要精密减速机。
然而精密减速机这一领域过去一直被国外企业把控。“目前全球能够提供规模化且性能可靠的精密减速机生产企业不算多,全球绝大多数市场份额都被日本企业占据。”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宋晓刚说。这一现状,导致了我国工业机器人的生产成本偏高。
“关键部件的质量及性能直接决定了工业机器人整机的性能及可靠性,其价格也直接影响工业机器人的生产成本。目前核心零部件成本占到整机成本近70%。由于需要进口,我国仅减速机成本就高达30%-40%,而外资品牌的工业机器人减速机成本占比仅为20%左右。”宋晓刚介绍。
突破垄断非易事,紧盯细分领域“产研”结合或是破解之道
如何打破国际垄断进行创新?企业要面临的困难重重。
“很多企业觉得‘智能制造’的话题比较热,未来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是方向,因此想要涉足精密减速机的生产制造。但是这意味着全新的技术和生产线,需要新设备、大量的人才,难度系数不小。”徐彬说,“从原材料、热处理,到后面的加工环节,都必须达到要求,这是整个生产链条的事情。”
还有市场问题。据石照耀介绍,精密减速机作为机器人核心零部件,存在“商业价值被高估、技术难度被低估”的情况,“市场还没有完全成熟,容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。”
据宋晓刚介绍,虽然国内已经在一些类型的精密减速机上有了量产,但尚未进入到库卡、安川电机、发那科、ABB工业机器人这“四大家族”供应链中。其次,就国内市场来看,日本出口到中国的精密减速机定价较高,一旦采取降价策略,势必影响国内的生产企业。
针对这一情况,宋晓刚建议,将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过程进行融合,更加针对细分市场。“国外精密减速机的产品主要针对汽车领域。但在我国还有高温、粉尘等复杂生产环境,对减速机的需求并不相同。企业可以紧盯某个细分行业,评估目前的技术储备,进行完善。”
“这也是进行源头技术开发的创新必经之路。过去是引进、消化、再创新的模式,如今这条路走不通了。”宋晓刚说。
此文章来源于新华网